聊聊跑步
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跑步的文章,一是因为懒,二是没想好主题;当然,主要还是因为懒。
看了下自己的运动记录,从 2024 年 4 月开始跑步,到现在一年零 3 个月,跑了 3600 公里,要不还是写点东西吧。
为什么开始跑步
可能大多数人是因为“减肥”开始跑步,但对我来说这不是主要目的。体重确实从接近 170 斤(截图中没有,那时候都不想上秤)降到现在 130 斤上下徘徊。
但实际上我就是为了给自己培养一个习惯,或者兴趣爱好。在跑步之前,别人问我平时爱好是什么,我好像回答不出来。
对于我来说,减肥只是跑步的副作用,而不是目的,只不过对于别人来说,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体重,我总不能当着人面开表,当场跑五公里吧。
当时我还认真做了不少功课,甚至研究过“什么乐器适合初学者”。至于最后为什么选择了跑步:
- 不挑场地,不需要队友。
- 便宜,一双鞋,短裤,背心足矣。
- 主要还是便宜。
为什么喜欢上了跑步
这个问题我也答不出个所以然,就去问了下 AI。
神经化学与“跑者高潮”
-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:中等强度持续跑步可明显升高血浆花生四烯乙醇胺(AEA),通过 CB1 受体降低焦虑与痛觉,带来愉悦与宁静感。动物与人类研究都支持是“跑者高潮”的关键。
- 内啡肽/内源性阿片:PET 研究显示长跑中枢μ-阿片受体占用度升高,增强镇痛与愉悦。与内源性大麻素共同塑造积极体验。
- 多巴胺回路:跑步完成目标(公里数、配速)带来奖赏预测误差,激活中脑—纹状体通路,形成“做—爽—更想做”的正反馈。
- 单胺与营养因子:去甲肾上腺素、血清素上调改善情绪与注意;BDNF 等神经营养因子上升,增强可塑性与抗压能力。
依我之见,跑步确实让人上瘾。我觉得跑步是个孤独的运动,不需要队友,只有自己,只有自己的呼吸、心跳和脚步。戴上耳机,选一个感兴趣的播客或者歌单。一个小时的跑步结束后,你甚至想不起来这段时间具体想了些什么,只记得与陌生跑友或路人的擦肩而过。
跑得怎么样
一共参加了两场比赛:一次半马(1:33:29),一次全马(3:09:58)。可以在 Running Page 查看我的比赛和 Strava 记录。
在我认识的同事、朋友,以及平时在 成都新川之心公园 跑步的跑友中,我自觉算是练得比较狠的。可放到小红书一对比,发现自己还没入门。随着马拉松运动的普及,大众水准越来越高,还得继续练。
“跑步是一项以年为单位的运动。”这句话是我从「黑影儿 TV」那里听来的。重点推荐下他的频道:不同于所谓的“跑步网红”,他刚刚达成了七星跑者的成就,非常了不起。
后面怎么跑
还是想追求一下成绩。我自评算是一个好胜心比较强的人,目标是在 30 岁“破 3”(马拉松跑进三个小时)。还有一年半时间,加油吧。
目前正在备战家乡的一场半程马拉松,10 月 26 日的涪陵白鹤梁半程马拉松。起点就在家门口一公里的地方。目标是 1:30(半马跑进一个半小时)。
上一次的半马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,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跑下来的。当时也没有系统训练,就是跑了半年感觉自己行了。最近这两三周备赛的状态也不错,强度基本都能顶上去,达成目标问题应该不算太大。
结尾
欢迎关注我的 Strava,一起跑起来。
最后用村上春树《当我谈跑步时,我在谈些什么》里的一句话作为结尾:
不管怎样,反正得坚持跑步。每日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,不能说忙就抛开不管,或者停下不跑了。忙就中断跑步的话,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。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,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。我们只能将那“一丝半点的理由”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。见缝插针,得空儿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。